走进荣县 走进荣县

返回完整页面
走进荣县
来源:荣县类别:荣县概况发布时间:2024-11-05阅读:

  荣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属自贡市管辖,位于北纬29°08′04″~29°38′26″,东经104°03′03″~104°40′15″。东邻威远、贡井,南界宜宾,西连井研、犍为,北接仁寿。地处长江上游、沱江、岷江水系之间的低山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煤、陶土、页岩气、岩盐等矿产,工业以机械、建材、盐化工、食品、能源为主。农业基础扎实,是全国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荣获首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中国花茶之乡、全省茶业十强县等荣誉,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入围中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县。

  中文名称:荣县
  外文名称:RongCounty
  别  名:荣德县、荣州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四川省自贡市
  下辖地区:旭阳镇、双石镇、长山镇等
  政府驻地:旭阳镇荣州大道一段1号
  电话区号:0813
  邮政区码:643100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东南
  面  积:1605.09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64.7万人
  方  言:荣县方言属于北方方言里的西南官话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荣县大佛文化旅游景区、荣县玉章故里文化旅游景区、高石梯森林公园、石笋沟景区等
  机  场:自贡凤鸣通用机场
  火车站:自贡站
  车牌代码:川C
  行政代码:510321
  地方特产:食盐、土陶、绿茶、茉莉花茶、荣州春见、荣州果蔬等
  地区生产总值:273.15亿元
 
  荣县建制沿革
  荣县历史悠久。远古时代,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公元前2717-前2599年)统一天下,黄帝有一子名青阳,相传封于荣地,荣地为青阳封国。此后,相传荣地为古夜郎国,《太平寰宇记》云:“荣州,和义郡,今理旭川县,禹贡梁州之域,古夜郎之国。”西周时为荣公封国,荣公名列佐武王十大功臣之一,荣地为其封国。秦为蜀郡南安县地。西汉时属犍为郡南安县。晋义熙十年(414年),因荣地有铁山产铁,置为冶官县,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在今县城设大牢县治,唐贞观元年(627年),设为旭川县治。宋改县名为“荣德”,明代起称“荣县”至今。从唐永徽二年(651年)起,至明洪武九年(1376年),先后为荣州、和义郡、绍熙府、绍熙军民宣抚司、绍熙路总管府的治所。《蜀中广记·名胜记》云:“荣虽山谷间,实为郡国一都会。”特别是唐、宋、元时期,曾建过荣王府,先后封有14位荣王,宋光宗赵惇继位之前,来此任过3年荣州刺史。爱国诗人陆游也曾任荣州知州。1911年9月25日,吴玉章、王天杰在县城宣布荣县独立,建立军政府,敲响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丧钟,荣县独立比武昌起义早半个月,“首义实先天下”。民国元年(1912年)设县公署,隶属嘉定府。民国24年(1935年),隶属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县公署更名县政府。1949年12月6日,荣县解放,隶属川南行政公署资中专区(后名内江专区)。1978年4月,荣县划归自贡市。
 
  荣县行政区划
  荣县区划沿革
  1995年8月,四川省政府发布《关于同意荣县调整乡(镇)建制的批复》(川府民政〔1995〕23号)。调整后,荣县面积1957平方千米,人口88.4万,辖27镇(旭阳镇、双石镇、白庙镇、成佳镇、望佳镇、桥头镇、龙潭镇、莲花镇、五宝镇、鼎新镇、乐德镇、过水镇、河口镇、古文镇、新桥镇、正紫镇、度佳镇、东佳镇、长山镇、来牟镇、保华镇、留佳镇、双古镇、观山镇、高山镇、东兴镇、铁厂镇)、22乡(章佳乡、李子乡、牛尾乡、文昌乡、李晏乡、杨佳乡、礼佳乡、老龙乡、金花乡、雷音乡、古佳乡、人和乡、顺河乡、于佳乡、复兴乡、富东乡、富南乡、富西乡、富北乡、正安乡、墨林乡、同心乡)。县政府驻旭阳镇。
  1998年,四川省政府发布《关于同意荣县撤销同心乡将其并入富北乡的批复》(川府民政〔1998〕16号)。调整后,荣县辖7个区公所(成佳、龙潭、乐德、新桥、长山、双古、附城)、27个镇(旭阳、成佳、双石、乐德、新桥、长山、留佳、双古、龙潭、五宝、望佳、鼎新、河口、古文、度佳、东佳、来牟、观山、高山、铁厂、白庙、桥头、莲花、过水、正紫、保华、东兴)、21个乡(章佳、李子、牛尾、文昌、李晏、顺河、杨佳、老龙、金花、雷音、古佳、礼佳、人和、于佳、复兴、富东、富南、富西、富北、正安、墨林)。
  2000年,荣县辖27个镇(旭阳、高山、双石、乐德、过水、度佳、东佳、保华、双古、留佳、成佳、龙潭、五宝、长山、新桥、望佳、鼎新、河口、古文、来牟、观山、铁厂、白庙、桥头、莲花、正紫、东兴)、21个乡(富东、富南、富西、富北、正安、李子、李晏、文昌、杨佳、老龙、礼佳、顺河、人和、章佳、牛尾、金花、雷音、古佳、于佳、复兴、墨林)。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6.2万人,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
  2001年4月6日,四川省政府发布《关于同意荣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川府民政〔2001〕15号),撤销成佳、龙潭、乐德、新桥、长山、双古、附城等7个区公所,撤销富东乡、富南乡、富西乡、富北乡、正安乡、李子乡、李晏乡、文昌乡、杨佳乡、老龙乡、礼佳乡、顺和乡、人和乡等13个乡。调整后,荣县辖27个镇(旭阳、高山、双石、乐德、过水、度佳、东佳、保华、双古、留佳、成佳、龙潭、五宝、长山、新桥、望佳、鼎新、河口、古文、来牟、观山、铁厂、白庙、桥头、莲花、正紫、东兴)、8个乡(章佳、牛尾、金花、雷音、古佳、于佳、复兴、墨林)
  2005年6月30日,四川省政府发布《关于同意调整自贡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函〔2005〕123号),将荣县的龙潭镇、桥头镇、五宝镇、莲花镇、成佳镇、白庙镇、章佳乡、牛尾乡划归贡井区管辖。调整前,面积1957平方千米,人口87万(2002年)。调整后,荣县辖21个镇(旭阳、高山、双石、乐德、过水、度佳、东佳、保华、双古、留佳、长山、新桥、望佳、鼎新、河口、古文、来牟、观山、铁厂、正紫、东兴)、6个乡(金花、雷音、古佳、于佳、复兴、墨林),面积1605平方千米,人口69.1万人。(户籍总人口68.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79万人。)
  2019年8月31日,四川省政府发布《关于同意自贡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6号),撤销复兴乡、于佳乡、金花乡、古佳乡、雷音乡、墨林乡、望佳镇、过水镇,设立梧桐街道、青阳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荣县辖2个街道(梧桐、青阳)、19个镇(旭阳、长山、鼎新、河口、古文、度佳、正紫、保华、双古、新桥、铁厂、留佳、乐德、双石、东佳、来牟、观山、高山、东兴)。
  荣县区划详情
  荣县辖2个街道(梧桐街道、青阳街道)、19个镇(旭阳镇、长山镇、鼎新镇、河口镇、古文镇、度佳镇、正紫镇、保华镇、双古镇、新桥镇、铁厂镇、留佳镇、乐德镇、双石镇、东佳镇、来牟镇、观山镇、高山镇、东兴镇)。

 
  荣县地理环境
  荣县位置境域
  荣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属自贡管辖,距市区34km,毗邻内江、宜宾、乐山,地处长江上游沱江、岷江水系的低山丘陵地带,面积1605.09平方公里。
  荣县地形地貌
  县境内地貌以丘陵为主,荣县境内地层区划属扬子区,四川盆地分区,威远地层小区。位于川中台隆、资威背斜西南段,属四川中台坳川南台凸的一部分。荣县地形由丘陵、低山、平坝及沟谷组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多介于350—450米之间。最低288米,最高901米。地貌分区特征较明显,由北向南波状起伏,北部多为低山高丘地形,中部多为低丘、中丘、缓丘地形;南部多为中丘、高丘地形,平坝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
  荣县土壤
  土壤成土母质中以中生代侏罗系和白垩系紫色砂泥岩为主,除少数冷沙黄泥外,其它棕紫泥土、灰棕紫泥土、红紫泥土、红棕紫泥土、暗紫泥土占荣县总面积的90%。荣县土壤有水稻土、紫色土、冲积土、黄壤土4个大类、9个亚类、60个土种,并经1097个土样化验分析,PH值在5.5-8之间,微酸性土壤占耕地面积的15.2%,中性土壤占32.8%,微碱性土壤占52%。
  荣县水文
  县境内长度6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80条(其中较大的有4条),总长1086公里,属沱江水系的有旭水河、中溪河、威远河三个流域,面积796.3平方公里;属岷江水系的有沙溪河、越溪河,芒溪河三个流域,面积1161平方公里。
  荣县的河流可分为两大水系六个流域,即:岷江水系的越溪河流域、沙溪河流域、芒溪河流域;沱江水系的旭水河流域、中溪河流域、威远河流域。荣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72条,总长934.25公里,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28条,6~10公里的44条。越溪河属岷江水系一级支流,为荣县过境河流。在县境内长115公里,流域面积730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4.8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仁和溪、朱家河、太公河、斑竹河、牛尾河、沙溪河等。县境内有小井沟水库和双溪水库,小井沟水库位于保华镇,最大坝高88.37米,库容1.66亿立方米;双溪水库位于县城北,库容5800万立方米。
  
  荣县气候
  荣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降雨充沛,时空分布不均,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快、变化大、不稳定,常有冷空气活动,冷暖无常;夏季高温高湿,天气炎热,降雨集中,旱涝交错,偶有冰雹;秋季降温快、多绵雨、少日照;冬季温暖、多阴天、寡日照、少雨雪、多雾、有霜冻。
  多年平均温度为17.8℃,以八月份最热,月平均26.7℃,一月最冷,月平均7.3℃,历年稳定通过12℃平均初日是3月22日,通过20℃平均终日是9月23日。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01.4小时,日照率27%,太阳辐射能量85.36千卡/平方厘米。据县气象局四十年资料:多年降水量为1012.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42天。降雨在地区和生长季节分布上,山区多,低丘平坝少,西北部多,东南部少,大春多,小春少。

荣县红土地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


  荣县自然资源
  荣县土地资源
  荣县土地资源丰富,基本能满足农、林、牧、副、渔用地的需求。荣县有耕地面积83.9万亩,人均耕地1.1亩。
  荣县矿产资源
  荣县已探明非金属矿产13种,矿产地111处。县境内有56亿吨岩盐,400亿立方米天然气,3.7亿吨原煤,24亿吨优质石灰石,4亿吨高岭石粘土,400万吨优质钙基膨润土,0.5亿吨石英砂等主要矿产。
  盐矿
  县内有固体盐矿两处,即威西岩盐矿、高山岩盐矿;天然卤水分布广泛;气田水主要分布在东兴、墨林的威西气田和白庙乡境内。盐矿在县内分布面积201.88平方公里。矿层埋深700—1100米。岩盐矿石储量55亿吨,其中岩盐储量53亿吨。
  高山盐矿位于城东7.5公里,面积1.09平方公里。累计厚度2.5—4.4米,埋深1300—1400米,氯化钠含量>90%,储量186万吨。
  天然卤水和气田水
  卤水资源分布广泛,矿化度高。伴生成分布的钾、溴、碘、硼等含量达到综合利用的工业指标。威西气田的气田水日产量达到2000立方米。伴生的钾、铷、铯、锂、碘、溴、硼、钡等多种有益元素达到工业生产品位要求。
  石灰岩矿
  石灰岩矿在县境内储量2.35亿吨。
  威远背斜核部石灰岩矿邻居含矿层平均厚度120米,矿石氯化钙平均含量>51%。威远背斜东南石灰岩矿矿层稳定,点厚度10—12米,氯化钙平均含量>46%。
  高岭石粘土矿
  矿体藏于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珍珠冲段,平均厚度约60米。地质储量4亿吨以上。
  长石英砂
  岩石分布在墨林、东兴、保华等地,地质储量为5000吨
  膨润土矿
  矿体厚度0.1—1.4米,C级储量是5.6万吨,D级储量7.1万吨。
  有机岩矿
  荣县煤矿均属烟煤。原煤灰份在10—36%之间,一般20%左右,含硫含量0.6—2.1%。发热量4000—7000大卡/公斤。地质储量7000万吨,工业储量4000万吨。
  可燃性有机岩矿
  荣县煤矿均属烟煤。原煤灰份在10-36%之间,一般20%左右,含硫含量0.6-2.1%。发热量4000-7000大卡/公斤。地质储量7000万吨,10亿立方米,甲烷含量>95%。发热量为8000大卡/立方米。
  页岩气
  2016年,全县探明页岩气储量达到5000亿立方米。
  
  荣县人口
  全县总户数221230户。其中,乡村169290户,城镇51940户。总人口641743人;户平均人口2.9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00人,比上年减少3人。


  荣县交通和旅游
  全县公路总里程3072.4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1.44公里,国道57.88公里,省道244.78公里,县道503.71公里,乡道740.88公里,村道1423.72公里。公交车路数8路,营运公交汽车30辆,出租汽车80辆。
    全县A级及以上景区2个;无星级饭店。
  荣县经济
  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3150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508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2769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28727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2.0:26.7:41.3。
  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770元。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634326万元,占GDP的比重为5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97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9630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04049万元。
  全年用电量100715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42288万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量34159万千瓦时。     
  荣县社会
  全县共有幼儿园108个,在园儿童数8603人,幼儿园专任教师534人。小学27所,初中19所,普通高中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

         2023—2024学年初各类教育人数     (单位:人)

指  标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专任教师数
小    学 3721 21956 4365 1608
普通中等学校 8165 26395 8191 2049
   #普通中学 2670 8511 3017 581
特殊教育 48 176 100 27
  全县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6056 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 420人;在编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877人。
  全年实施科技项目12个。全年专利申请数144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88件,外观设计专利47件。全年专利授权数177件。
  全县共有县及县以上文物保护区69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9个、市级15个、县级41个。全县拥有文化馆(站)27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7.2万册,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差转台1座,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
  全县已婚育龄妇女4906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9.90%。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34个。卫生技术人员349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31人,注册护士1534人。医院、卫生院床位3825张。卫生防疫人员数91人。医院门诊105.75万人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47‰;婴儿死亡率1.98‰;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城市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8.05%。
  现有体育场馆2个,全年举办体育赛事活动28场次。举办了成人篮球、足球、乒乓、羽毛球等联赛,中小学生篮球、足球、游泳、气排球、乒乓球等锦标赛各类体育活动28余场,参加各级体育竞赛荣获国家级奖项13项,省级奖项25项,市级奖项19项。全县招募社会体育指导员共计1532人。体育彩票销售网点44个,年销售体育彩票6350万元。
  当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51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31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23.72万人。
  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24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7.7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28.6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3.4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9.6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 2.2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 3.69万人。
      全县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32.81亿元,其中,当年归集3.72亿元。累计提取使用住房公积金19.05亿元,其中,当年提取使用3.14亿元。
  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4个,实有床位3328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950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月补差372.79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32521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月定量补助271.99元。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 4612人。全年结婚登记2115对,离婚登记 1179对。
 

 

吴玉章故居
 

  荣县名景
  大佛文化旅游景区:位于荣县城区东南,占地面积74.4公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气势恢宏的荣县大佛为核心,主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南塔、世界唯一的无顶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阁、达摩渡江、罗汉堂、啸台、地藏殿、一胜亭、白云深处、放翁亭、碑林等景点,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飞檐翘角的古代建筑、雕刻精美的唐宋摩崖造像群、丰富珍贵的文物藏品和秀丽清幽的山水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形成了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成为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观和谐交融的典范,是四川地区最古老、独具特色的游览胜地。
  玉章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同志的出生成长地,位于自贡市荣县双石镇蔡家堰村和金台村,距县城12公里、自贡市27公里,南邻乐自高速公路,北近内威荣高速公路,国家AAAA级景区。核心区吴玉章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至清光绪四年(1878年),为穿斗梁架、木结构建筑,先后获得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景区内还有永珊湖湿地公园、园林生态景观等旅游资源,是集红色文化学习、乡村休闲旅游、现代农业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景区。
  军政府旧址:荣县军政府是全国第一个脱离清政府统治建立的县级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比武昌起义建立湖北军政府早半个月,荣县独立“首义实先天下”,在辛亥革命中具有重要意义,享有重要历史地位。军政府旧址至今保存完好,坐落在旭阳镇首义广场内,总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4平方米。正厅及部分正房、厢房开辟为陈列室,共六个展室,分三部分展示辛亥革命时期的形势和荣县同盟会活动情况。陈列馆大门上悬挂着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辛亥革命首义荣县军政府旧址”匾额,陈列馆免费对外开放。
  高石梯森林公园: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铁厂镇山王村,总面积182公顷。公园外有避暑山庄,可提供100人的餐饮和50人的停车、住宿服务。山上林木郁郁葱葱,花草等植物繁多,并有多种野生动物,颇有原始森林风貌。景区30余座山峰绵延横亘,山形奇特,景物多姿,气候凉爽,为避暑游览胜地。主要景观有:狮子头、癞蛤蟆、罗盘石、天鹅报蛋、金鸭子凼、杨泗崖、石笋峰、双狮拜象等。园区集中典型反映川南低山地貌自然景观,被专家誉为川南一颗绿色明珠,1993年被四川省林业厅评为省级森林公园。
  石笋沟:石笋沟是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铁厂镇山王村,背靠高石梯森林公园,总面积9.3平方公里,海拔600-800米,常年气温17.8℃,穿山洞内气候宜人,山石叠嶂,青山秀绿,风景优美,生态条件优良,适于避暑休闲。沟底,一峰矗立,刺向蓝天,人称石笋山,两边悬崖峭壁,山高势险,沿沟梯田,颇有“洞外桃源”之感。景区的海拔高度、温湿度、年降雨量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由于景区长期“与世隔绝”无污染,茶叶品质好,是茶文化体验的绝佳之地。
  荣德山(老君山):位于县城东北的墨林乡吕仙村,亦称老君山。山上松杉成林,油茶成片,景色宜人。山上有天然洞穴,穴壁怪石嶙峋,“清风紫气,自穴出入”,有龙池,池中千叶莲花,荣德山交通便利,可自驾前往。
  花龙沟:位于长山镇,属地壳运动下沉形成。峡谷长8公里,宽100——400米,沟壁高数十丈,悬崖绝壁,树木茂密,景区沟内有沟,溪流潺潺、清流透明。竹林间,怪石突兀,禽鸟争鸣,野芳发而幽香,佳竹秀而繁阴。晨昏之时,雾气、山岚蒸腾弥漫,笼罩其间,清风拂来,绿竹随风摇曳,碧浪层层,那真是一片竹的海洋。整条峡谷中以楠斑竹为主体,形成了花龙沟“小竹海”,待到日光下彻,穿透林间,一根根“光柱”与排排秀竹纵横交错,编织出一幅幅多彩的立体锦缎。源头有自然形成的龙洞,呈半月形,可容纳二三百人歇息。龙洞上方崖边一飞泉垂挂,飞珠溅玉,烟雨蒙蒙,为空寂的山谷增添了一道声色俱佳的场景;底双龙水库库容100万方,若加高、加长外河可增至550万方,积雨面积11.4平方公里。
  二佛寺:位于县城西南金碧崖,始建于唐开元初年(713)。唐、北宋时称开元寺,南宋时名净土院,明代改为广志寺。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建,因沿崖佛像林立,造像上千尊,即命名“千佛寺”,亦称“二佛寺”。现为依法经批准对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
  古佛寺:位于城西1km,始建于唐代中期,寺内有一尊石刻古佛,乃旭水河畔一天然巨石雕刻而成,为县内唯一圆雕石刻佛像。古佛造像4.6米,坐南向北,体态匀称,雕刻精美,法相庄严,现为依法经批准对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
  白云寺:位于县城西约24公里,座落在度佳镇,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坐西向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50余亩。殿堂有大雄宝殿、弥陀殿和两座配殿、七佛殿、观音殿、药师殿、天王殿、念佛堂、五观堂、会议室和居士林。寺内供奉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等80余尊菩萨,均穿金绘彩、栩栩如生。弥陀佛像高18米,气势恢宏、庄严无比。白云寺建筑体系完整、风格统一、殿堂林立、环境优美,寺内景观独具匠心、岩洞水瀑、桥阁亭楼、飞檐曲栏浑然天成。现为依法经批准对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
  醒悟寺:位于长山镇得胜村真武山,始建于明末清初,整座寺庙抱山而建,形成山中有庙,庙内有山的独特景观。有龙王殿、观音殿、总持殿等建筑,现为依法经批准对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
  乐德红土地: 位于荣县南部,乐德镇天宫庙村,其母岩为白垩系窝头山组砖红色铁泥质砂岩和泥岩。约1亿年前的四川盆地气候炎热干旱,沉积所形成的岩石因含丰富的铁质经氧化而呈赭红色,并经风化,淋滤等自然作用而形成为红色土壤。乐德红土地是一条迷人的原始的乡村生态旅游观光线路,广袤乡村田野种植“乐德红”小辣椒,油菜花、梨花、桃花、豌豆花竞相盛开,绚丽斑斓。是乡村旅游活动举办地和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大春生产现场会举办地。
  土陶创意园:位于荣县经开区东川大道,建筑面积7500平米,是集产品研发、教育培训、展示展销、交流体验为一体的土陶艺术空间。2022年10月,荣县土陶创意园在“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中荣获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
  吕仙村:位于东佳镇墨林,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历史遗迹众多,周边自然景观极好,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吕仙崖摩崖造像、集生砦,也有荣县十二景之一的荣德山。
  牛峰山:位于双古镇南部,海拔约800米。是亘古时代极强裂的地质运动造成的断层岩突起的一座高山,山上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山巅长2000多米,宽200至700米不等,总面积近0.7平方公里,因其山形酷似一条稍卷曲的卧牛,因而取名牛峰山。
  青龙山恐龙化石群:位于观山镇大树村,属自贡世界地质公园遗迹点。其地质年代与大山铺恐龙化石群大致相当,属侏罗纪中期,以蜥脚类,肉食,剑齿类恐龙为主。在已探测性发掘的180平方米范围内,化石层叠堆积,绵延不绝。

荣县大佛文化旅游景区
双溪湖风景区
荣县土陶创意园








 

  
 

 

 

  荣县名人
  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又署雪王龛。清同治六年(1867)九月生于荣县城北郊宋家坝。赵家世代务农。光绪十七年,赵熙乡试中举人。光绪十八年进京殿试为二甲第五十三名进士,朝考列二等,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赵熙二次入京,应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民国《荣县志》行文严谨得体,反映了荣县社会实际,赵熙加以标点断句,实为创举,被誉为巴蜀名志而获得广泛赞誉,为荣县的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龙鸣剑(1877—1911年),四川荣县五宝镇人,字顾山,化名雪眉。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入成都优级师范学堂,因反对奴化教育而受到斥退,旋去京再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学法政,同期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国赴云南组织反清武装起义。1909年由滇返川,投身四川保路运动。因长期转战而积劳成疾,1911年11月病逝于宜宾乡间,遗有《雪眉诗集》。
  吴玉章(1878—1966),原名永珊,字树人,双石镇蔡家堰人。他被孙中山称作是“一位对革命忠贞不屈的老同志”。1949年,参加开国大典,年底,吴玉章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还担任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工会主席等职,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务委员。
  谢奉琦(1882—1908),字能力,荣县贡井乡人(1939年建自贡市,贡井划归自贡)人。1912年3月18日,蜀军政府公布谢奉琦为四川死义烈士。孙中山以谢奉琦“在蜀运动起义”“功在民国不小”,追赠为陆军中将,谥左将军。
  但懋辛(1884—1965),字怒刚,生于复兴场方家冲。1903年去日本东京入东斌学校求学,亲聆孙中山教诲。1905年加入同盟会,选为评议部议员。参加广州起义受伤被捕,经营救出狱,后回川参加重庆起义,先后任蜀军政府参谋总长、中路总指挥、川南总司令等职。懋辛生前工书法,擅长碑书,重庆沧白路“张培爵烈士纪念碑”、南温泉的“飞泉”等均是但懋辛的手笔。
  王天杰(1888——1913)字子骧,荣县王家坝(现旭阳镇波罗村)人,出生于光绪四年(1888)一富户家庭。辛亥年五宝起义,攻成都,组建东路民军,后被推为副统领,故后人又称其为“王二统”。1913年,讨袁(世凯)失败被害,时年25岁。民国三十年,荣县建王烈士祠,于右任留诗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王天杰为烈士。1999年7月,荣县人民政府决定重建双溪书阁烈士陵园,王天杰遗骨遂安放于此。
  谷醒华(1890—1963),又名武乡,生于古文场。1908年入成都优级师范学校。1915年至1922年任荣县中学教务主任、校长,实行民主办校、教学育人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谷醒华任民盟川南支部临工会驻会委员,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和川南行署委员等。1951年,应吴玉章邀约,任教中国人民大学,著有《古代汉语语言语法研究》等。
  罗文谟(1902—1951),字静盦,号双清馆主,四川荣县人。四川著名书画家和美术活动家。擅长国画,兼善书法,尤精于工笔花卉,其中《梅竹》风格清俊遒劲。曾在成渝两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将展览卖画所得部分收入用于捐献公益事业或救济困难的亲友。
  柳倩(1911——2005),四川荣县人,早年就读于国立成都大学,1933年参加左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上海诗歌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中国诗词学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2001年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
  祁博文(1924— ),四川荣县人,中国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毕业于四川省立艺专和西南师大。先后师从李有行、吴作人、庞薰琴、何方华、罗文谟等艺术大师。现为四川省文史馆员、省美协书协会员、省政协书画院特聘荣誉画家、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研究院顾问、成都翰林艺术学院教授、国画系主任、研究生导师等职。
  傅仇(1928-1985),原名永康,四川荣县人,曾任乡村教师和中学教员。1952年转业在四川省文联工作,先后任《星星》诗刊执行编辑和《四川文艺》诗歌组组长,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出版《森林之歌》《伐木者》等十余部森林诗集和散文集。组诗《走上地球之巅》荣获全国优秀诗歌创作奖。《早上,好大的雾呵》入选香港出版的《中国抒情诗100首》,夜景诗《蓝色的细雨》被译为英文。1986年,林业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 “森林诗人”称号。
  郭尚平(1930—),生于四川荣县,流体力学家、生物力学家、油田开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张锦秋(1936—),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10月出生,四川荣县人。代表作品有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扶风法门寺工程等。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62年至1964年就读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梁思成、莫宗江教授。1966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其主持设计的作品众多,其中陕西省黄陵县的轩辕黄帝陵堪称精品。她的设计思想始终坚持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徐心德(1940— ),四川荣县人,1959年8月-1962年2月在某航校学习,1962年2月-1967年10月为某飞行部队飞行员,参加过西北核试验、新中国成立50周年空中飞行梯队指挥长、播撒邓小平骨灰等,2001年1月退休。
  邱勇(1964— ),四川荣县人,有机光电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党委副书记、校长。
  祁人(1965——),四川荣县人,当代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创建者之一,中国诗歌万里行总策划、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秘书长、世界景区诗意旅游联盟创始主席。诗歌代表作有《命运之门》《和田玉》《爱情》《天上的宝石》《祖国》等,作品译为英、法、德、日、韩、俄等文字在各国发表。
  姜小平,荣县金花乡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解放战争史料收藏家。被收藏界誉为“最年轻的红色收藏家”。
  胡吉,荣县旭阳镇人,川渝籍优秀大学生代表人物,90后校园诗人,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四川省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历史文化
  灯会 荣县有着上千年玩灯为节的历史,《荣县志》记载:“正月人日后,各祠皆燃火树,各门首皆点红灯,谓之天灯,寓人寿年丰之意……”曾任荣县县令的宋代大诗人陆游也曾在诗篇中记载古代荣县灯会盛况。如今荣县大佛文化灯会已连续举办四届。
  留佳麒麟灯 起源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6)。它以人、仿制麒麟的头、身、尾及乐器组成,由二三十名队员围绕麒麟起舞表演。以川剧“五锤半”“黄板”“将军令”等曲牌为主要旋律。写有“麒麟”二字的帅旗先出场,接着横幅出场,然后依次由旗队、仙女出场亮相。火龙上场后,由天将、土地公各携日童、月童并肩上场,然后麒麟喷火,驾雾出场。土地公上前接拜,戏麒麟开始,经“开四门”后,仙童迎上与麒麟嬉戏一圈,天将又与麒麟戏耍一圈(即关四门)。麒麟灯舞表演完毕,由云童率先快步到前台排成一字形,仙女、流星、天将、土地公携日童、月童紧靠其后,再由麒麟喷火。集体造型亮相谢幕。2011年,留佳麒麟灯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双石花船 又称“彩莲船”,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它主要是在民间婚丧嫁娶和春节拜年时表演。花船用方木条穿斗,或竹子捆扎,或钢管焊接成船形,船长3米,船身中段为0.6米~0.7米正方形,高1.8米,幺姑娘站在其中,船做好后用彩绸装饰。表演时,使用锣、鼓、钹、马锣、二胡、笛子等乐器。打完二轮锣鼓后船翁跑步出场,彩船迅速冲出台来,老娘子、幺姑娘等随船运动,彩船在锣鼓声中划行。锣鼓声终止,由一人唱歌词,乐器伴奏,众人帮腔。唱词内容根据表演需要即兴创作,以歌颂新人新事新农村的变化为主。唱完一段,又在锣鼓声中划船,以此类推。各种模仿的水生动物,如鱼、虾、蚌、乌龟等在整个表演中自由活动。划船结束后,船翁与水生动物嬉戏逗弄,打斗形式灵活机动,以达到生动有趣、取笑回味的目的。2010年,双石花船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文竹编龙 1987年,古文竹编龙作为全市民俗文化代表之一在自贡灯会上亮相。竹编龙长约5米,高约2米,除龙头和龙尾外,整条龙全部由竹子编织而成,接通电源后,整条龙金光闪闪、栩栩如生。制作竹编龙最难的是剖蔑条,需薄到能透光,其工艺技术要求非常高。2010年,古文竹编龙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山锣鼓 俗称“四大响”,源于传统的地方戏曲,主要是川剧锣鼓,又融入了民歌、山歌、号子和地方民间音乐曲牌。长山锣鼓发源于清朝中期,由于一直以口传心授的家族式传承,用乐谱形式记录,其52套传统技法、套路保存较完整。曲牌以动物、植物、场景为题材,形象生动。长山锣鼓一般由4个人表演(有些曲牌加入唢呐),主要乐器为鼓、小锣、钹、大锣。演奏为多声部合奏形式,五十多个锣鼓曲牌,根据不同的情景,4人或立或坐或行走成一排,从中挑出符合情景及服务对象演奏。打鼓为指挥,其他看鼓锤行事。长山锣鼓声音时而激越,时而奔放,时而凝重,时而轻盈,较具地方特色。2013年,长山锣鼓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双石农民漫画 1986年,荣县双石镇成立农民漫画传承小组。同年11月,双石农民漫画第三代传承人程龙香在家里开办第一期农民漫画培训班。此后,由农民程龙香带领的团队共发表漫画作品3500余件,其中八十多件作品获奖。先后为中组部、省人口办、省海事局等提供漫画制作宣传专辑20余册。累计开展农民漫画专题讲座16场次,举办农民漫画展览12次,送漫画“三下乡”展出25次。中央电视台《金土地》栏目、《四川日报》称赞双石镇农民漫画组是“一群活跃在乡下的泥腿子秀才”。1997年3月,双石镇农民漫画传承小组被四川省漫画研究会表彰为“坚持二为方向,繁荣漫画创作”先进集体。2008年10月,文化部授予双石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特色之乡”。

  名优特产
  荣县土陶 荣县土陶是由粘土、石英及长石等天然矿物粘土原料按不同配方配制,经人工精细加工、预热干燥、烧制及冷却而得,距今有两千多年制陶历史。荣县土陶具有耐酸耐碱、不渗不漏、透气性好、吸水率低、釉色晶莹、质地坚硬、长期保质的独特品质。现今,除工业用储酒坛、泡菜坛等传统产品外,荣县土陶行业还开发了葡萄酒坛、仿橡木桶、园艺陶器等新型土陶制品。2017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荣县“中国(西部)陶都”称号。
  天然富锶盐 是以储量丰、品质优、无污染的威西盐矿床黑卤作为制盐原料,运用清华专利技术保留天然卤水中的锶元素,采用特殊工艺精心研制而成。产品保留了天然卤水中对人体有益的锶元素,颗粒均匀、色泽洁白、品质纯正是天然健康的调味佳品。
  荣县绿茶 荣县位于四川省三大优势区域之一的川南优质早茶区,是四川茶产业优势县、四川省花茶之乡、四川省传统出口绿茶基地县。先后在8个乡镇打造了集茶叶种植、加工、茶旅为一体的20万亩现代茶业产业园,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6万亩、出口绿茶备案基地1万亩。荣县绿茶外形紧秀显毫,香气清高,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
  荣县油茶 2008年,荣县将油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建设。2014年“荣县油茶”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属35个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中唯一以油茶产业为主的县。现有油茶种植面积14.59万亩,2017年荣县油茶产量达1.5万吨,产油1135吨,油茶产值1.73亿元。荣县“茶花谷”油茶产业园建在度佳镇高湾一悠长峡谷中,全场10.8千米,幅员面积3800余亩,上接白云寺,右邻杨梅基地,集油茶种植、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
  荣县花茶 荣县花茶是荣县的优势农产品,具有外形秀丽显毫,香气鲜灵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荣县茉莉花面积1500亩,常年产鲜花250000公斤,吸引众多加工企业来荣加工窨制茉莉花茶,从而使荣县花茶加工业享誉省内外。
  荣州春见 “春来大地第一橘,四川佳果在荣州”,荣州春见素有上市早、甜度高的特点,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上市,储藏果最晚可卖到次年4月,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3万吨。果形扁圆或倒阔卵形,果皮橙黄色,果面光滑,油胞细密,较易剥皮,横径70-90mm,肉质脆嫩、化渣,含糖量13%-15%,风味浓郁,少籽与无籽。
  蚕丝被 荣县蚕丝被全手工制作,选用优质桑蚕双宫茧为原料,全程用深层井水流动漂洗,手工开绵、绷绵并细心剔除蛹体、蛹衬等杂质、通过自然晾晒而成洁白如玉的绵张。其后将绵张开后纵横交错层层精心铺梳,使蚕丝得以充分延伸而不破坏其网状结构,其丝胎厚薄均匀无绵块、丝筋、杂质和异味,手感柔软蓬松、色泽光洁柔和,无须机器绗缝或人工点绗,只用纯棉布固定四周包缝而成。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赞誉,并远销国内外。
  新桥枇杷 2006年3月,经国家商标局批准,注册了“越新”牌水果商标。“越新”牌枇杷属枇杷之王——大五星系列,具有外形美观、甜酸适度、色泽亮丽、生津止咳、清热化痰、营养丰富等特点。新桥镇的枇杷成熟早,果大,色鲜,口感好。2013年,新桥镇被列为第八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同年,“新桥枇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乐德红”小辣椒 2002年,乐德镇太平村开始规模种植小辣椒,后逐渐推广种植。2007年面积达5000亩以上,2010年达1万余亩,2019年全镇10个村种植小红椒1.72万亩。按“辣椒套玉米+秋冬菜”种植模式,平均亩产辣椒1000公斤~2000公斤,亩产鲜玉米800公斤~1000公斤,亩产秋菜1000公斤~1500公斤,可实现平均亩产值上万元。“乐德红”小辣椒产品主要销往成渝、西藏及周边地区,并出口到香港等地。
  羊肉汤 荣县的招牌美食之一,羊肉精选本地黑山羊,肉质细嫩,不膻,对刀工、烹煮功夫都要求很高。汤雪白滚烫,中间绝不加水,绝不会使用回汤,味道之鲜美让离家的荣县人一到天冷就想念。
  麻辣鸡 荣县林地多,放养出来的鸡,肉质有韧性。加上荣县特产的山椒、花椒、茶油相佐,制作出来的麻辣鸡色泽红亮鲜艳,肉质鲜嫩,味厚香浓,麻辣爽口,是佐酒下饭的佳肴。
  豆花饭 “灰馍儿”是荣县人对豆花的爱称,亲切又可爱。它是荣县人非常钟爱的日常美食,据不完全统计,荣县范围内以“豆花”命名的饭馆达600余家。
 
  城市荣誉  
  2007年,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第一批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县。
  2009年,获评全国无公害生猪科普示范基地。
  2011年,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生猪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
  2011—2015年,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
  2014年,获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2017年,获评全国产粮大县粮食监测调查工作先进县,荣获中国(西部)陶都称号。
  2019年,获评全国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国家级农业(椪柑)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百个油茶示范林基础建设县。
  2020年,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监测调查工作先进县、全国粮食畜牧业统计调查数据归口管理工作先进县、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荣获中国花茶之乡称号。
  2021年,获评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全省2021年度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
  2022年,获评省级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入选全省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点县。
  2023年,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海绵城市建设省级示范县城、中国酒坛之都、中国特色魅力茶乡。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首批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培育试验区、省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全国唯一的国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再生稻调查工作试点县。
  2024年,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分享到: